一、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与应对
(一)重大错报的定义与类型
1、重大错报的标准及影响
2、主要错报风险来源(如估算、判断性事项、审计证据的缺乏等)
(二)错报风险评估的步骤
1、了解被审计单位背景及内部控制体系
风险评估程序,资料收集、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运营及财务状况
风险识别,识别可能导致重大错报的领域(如收入确认、相关方交易、资产减值等)
风险评估,评估识别的风险是否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2、审计风险模型及应对策略
审计风险的组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风险应对的主要方法,改变审计策略、增加审计程序的性质和范围、加强审计证据的质量
采用适当的审计技术(如数据分析、抽样、专业判断)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3、应对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实质性测试,包括测试细节和实质性分析
控制测试,评估并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尤其是对财务报告的控制
二、企业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审计
(一)交易类审计
1、收入和费用的审计,测试交易的发生、金额的准确性、会计处理的合理性
2、销售及采购交易的审计,审查销售和采购合同、支付条款、交易的账务处理
3、税务审计,测试企业税务处理的合规性、扣税及增值税的计算和报税
(二)账户余额类审计
1、资产类账户审计,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2、负债类账户审计,应付账款、应收账款、贷款、债务等的确认和估值
3、所有者权益审计,股东权益、盈余公积、资本公积等科目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三)审计方法
1、核查源文件,发票、合同、银行对账单、会计凭证等
2、采用分析程序,同比、环比、比率分析等方法验证账户余额的合理性
3、差异调查与验证,对差异较大的交易和余额进行详细调查和核对
(四)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
1、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评估证据的可靠性
2、使用审计确认函、第三方验证、实地盘点等方法确认交易和余额的准确性
三、企业财务报表审计
(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1、确保财务报表符合相关会计准则、法规和审计标准
2、确认财务报表中的各项信息是否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财务报表的组成与审计
1、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审计
2、财务报表的各项财务信息及其披露要求(如收入确认、相关方交易、会计政策的应用等)
(三)审计程序
1、获取财务报表并验证其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2、进行实质性审计程序,如细节测试、估算测试、合理性检查等
3、评估财务报表披露的完整性,确保无重大遗漏或虚假陈述
(四)审计意见的形成
1、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提出审计意见,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2、特殊事项的审计
对于企业的合并、分立、资产重组、海外子公司等进行特殊审计程序
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符合持续经营的条件
财务报告中的估计和判断,如坏账准备、存货减值、无形资产的摊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