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
2018年3月,某审计组对国有企业甲公司2017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关情况资料如下:
1.审计组了解到甲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成品油批发零售。该公司2010年以来就入围世界五百强名单,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主要参考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信息系统有关明细账的分析发现,2009年至2017年,每年都有几十笔收入、成本几乎相当的业务发生,每年涉及的金额都比较大。毛利率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基本相当。工商登记显示这些业务的上下游企业均由同一民营企业主控股。甲公司没有自己的仓库,货物流转均在第三方仓库。
2.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分工,审计人员小A负责审查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小A审查发现,2017年新增优先股30亿元,但合同上约定优先股持有期限为3年,第一年至第三年每年支付固定的收益。
3.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组接到群众举报,反映甲公司下属国际贸易公司负责人自2011年以来长期向某民营企业出借资金,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上亿元,涉嫌滥用职权。
二、要求
(一)针对“资料1”,审计人员可能得出的疑点包括哪些?
(二)针对“资料2”,审计人员可能得出的疑点包括哪些?
(三)针对“资料3”,请指出审计组可采取哪些审计程序核实举报信中反映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可能得出的疑点:
1.毛利率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基本相当,或为变相出借资金。
2.收入成本相当,且金额较大,或为融资性贸易。
3.上下游企业均由同一民营企业主控股,或为提前构建好业务交易模式。
4.货物流转均在第三方仓库,或为原地转库,没有真实物流。
(二)可能得出的疑点:
在降杠杆的大背景下,30亿元优先股明确持有期限,并支付固定收益,类似于固定期限、固定利率的融资,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优先股,而为“名股实债”。
(三)请指出审计组可采取哪些审计程序核实举报信中反映的问题:
1.查看国际贸易公司的往来款明细账,查看是否和举报信反映的民营企业之间存在的资金往来,查看账面余额情况,以及是否计提坏账准备。
2.查看国际贸易公司的合同台账,查看是否有举报信反映的和民营企业签订的合同,合同内容及签订合同双方人员姓名。
3.查阅国际贸易公司的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专业委员会等会议纪要、会议记录,查看是否有向该民营企业借款的讨论事项,若有,则应关注国际贸易公司负责人是否主持会议并做出借款决定,讨论过程中是否有其他人提出反对意见。同时,关注国际贸易公司出借资金的行为,以及程序是否符合甲公司内部制度要求。
4.若举报信反映的民营企业和国际贸易公司存在资金往来,或签订有业务合同,则需对该民营企业进行延伸调查,追查资金流向、业务内容,以及企业经营情况,是否具备还款能力。